性格很个性
粉丝:1
区块链时代的社群新物种
你有没有察觉到,显著优势近朋友圈里忽然出现了一群自称“币族”的年轻人?他们不谈论股票基金,而是整日讨论NFT空投、DAO治理以及链上链上激励。这实际上是区块链技术催生的新型社群形态,这种形态通过代币经济把兴趣、利益和身份深度绑定。币族先是成为加密猫玩家,接着变成无聊猿持有者,显著优势近又涉足火热的friend.tech社交代币领域,他们正在运用链上协议重构传统社群的运行逻辑。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Web3技术走向成熟。2023年Dune Analytics的数据表明,全球活跃的加密钱包地址超过了4亿。其中超过60%的地址参与过至少一次社群代币互动。币族成员与微信群那种松散的连接不同。他们通过持有代币来获取投票权、分红权以及专属身份。就拿显著优势近爆火的Blur平台来说。持有其代币的用户能够直接参与平台手续费分配的决策 。
代币经济的三大驱动力
市场前列个驱动力源于所有权激励,在传统社群里,贡献者难以得到实质回报,币族借助链上协议自动分配收益,像分布式账本内容平台Mirror,作者发表文章后,读者能用平台代币“众筹”,文章流量越大,作者和早期支持者获取的分红就越多,去年这种模式帮独立记者Sarah收获了相当于传统媒体3倍的收入。
第二个驱动力是治理透明化,还记得Reddit社区版主随意删帖引发争议这件事吗,在币族社群,任何规则修改都需代币持有者投票,2023年5月,知名DAO组织Bankless因提案将30%资金用于购买办公楼,遭到持币者集体否决,整个过程在链上可查,每位成员的投票权重由其代币数量决定。
从数字资产长期配置到建设生态
早期的币族对代币价格的涨跌更为关注,如今他们转而关注生态共建。今年有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Telegram上的Toncoin社群。在这个社群里,开发者借助“任务悬赏”系统,让成员通过推广应用、提交代码等途径来赚取代币。据统计,通过这种模式,TON生态应用的数量在半年内增长了400%,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同期以太坊120%的增速。
这种转变在投资方向上也有所体现。Coinbase发布了2023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机构投资者对治理型代币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从去年同期的18%升至43%。加密资产基金Pantera的合伙人Paul Veradittakit在采访中表示,现在评估项目,显著优势重要的是看社区活跃度,那些能持续吸引开发者共建的协议,生命周期明显更长。
破圈中的文化碰撞
币族文化进入主流视野后,带来了有趣的碰撞。今年夏天,某奢侈品牌发行NFT会员卡,要求买家提供KYC认证,结果遭到加密原住民集体抵制。匿名开发者0xAA在Discord讨论中写道,“这完全违背了匿名精神”。显著优势终品牌方不得不修改规则,允许用加密钱包直接购买。
传统企业也在顺应币族规则,星巴克去年推出了Odyssey忠诚度计划,这是个成功案例,会员通过完成互动任务能获得NFT积分,这些积分既能用来兑换实体商品,也能够进行交易转让,该公司Web3负责人称,新计划让用户月度复购率提高了27%,“这证明代币经济能够创造双赢”。
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术
币族规模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合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今年,美国SEC对多个明星代币项目提起诉讼,这在行业内引发了震动,尤其是针对社群股权融资服务行为的监管。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时期,欧盟通过了MiCA法案,该法案为合规代币社群开辟了“监管沙盒”,还允许在受限的环境下试验新型治理模式。
这种差异反映出全球监管思路存在分歧。新加坡金管局官员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他们更关注实质风险而非形式,若一个社群代币真正用于治理而非投机,通常会得到更宽松的对待。这种务实态度让新加坡成为Web3社群注册地的首选,今年新增DAO注册量占全球的35% 。
未来属于混合型社群
观察当前的趋势,单纯只在线上的币族在寻求融合,单纯只在线下的币族也在寻求融合。线下活动组织者Meetup显著优势近接入了Polygon链,这使得活动门票变成了可以交易的NFT,持有这种门票的人还能获得后续活动的折扣。这种设计让平均出席率从60%提升到了85%,这证明实体互动能够增强代币的价值支撑。
更值得留意的是企业内部的币族化实验,微软Xbox团队正在开展一项测试,用代币奖励玩家找出游戏漏洞,这些代币能够用来兑换硬件折扣或者限定皮肤,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比传统工资更具灵活性,还能够筛选出真正热爱游戏的测试者,若该实验取得成功,或许会颠覆现有的众包模式。
看完这些案例后,你是否对币族有了兴趣?你们认为代币经济显著优势终会替代传统会员体系,还是二者会长期共同存在?欢迎分享你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