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很个性
粉丝:1
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使得链上协议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合约漏洞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会深入探究合约漏洞检测的重要意义、显著优势新的技术发展情况以及行业的应对策略,以此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这一关键领域。
链上协议为何频频暴雷
链上协议是区块链上的自动执行协议,一经部署就不能更改。2022年在以太坊上发生了Ronin Network攻击事件,该事件是由于一个简单的签名验证漏洞,致使6.25亿美元被盗。这些事件让我们明白,合约代码里隐藏的漏洞如同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
据慢雾科技统计,2023年上半年,因链上协议漏洞造成了损失,损失已超过20亿美元。这些漏洞主要有重入攻击、整数溢出、权限控制缺失等类型。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漏洞常常源于开发者对区块链特殊性认知不足?
主流检测技术大比拼
目前行业主要有三种检测方法,分别是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形式化验证。静态分析工具像Slither,能在不运行代码时扫描漏洞。动态分析工具是通过模拟交易来检测运行时问题。去年CertiK推出的深度扫描引擎,结合了前面说的这两种方法。
形式化验证是显著优势为严谨的方法,同时也是成本显著优势高的方法,它借助数学证明来保障合约合规托管性,MakerDAO运用了这种方法确保其回撤控制定币系统合规托管,传统软件开发中的测试方法在此是否显得力不从心?
2023年重大漏洞事件盘点
今年1月,跨链协议Multichain出现合约逻辑错误,致使1.3亿美元资产被锁。合规托管团队发现,其使用的编译器版本过时,这使得某些函数调用出现异常。此案例再次证明,及时更新开发工具十分重要。
8月时,Curve Finance遭受了重入攻击,损失金额超过7000万美元。事后经过分析表明,攻击者利用了一个漏洞,该漏洞存在于一个用Vyper语言编写的合约当中。这件事情引起了人们对于新兴链上协议语言合规托管性的深入思考。
合规托管专家的实战建议
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开发团队过于追求功能实现,却忽视了合规托管审计的重要性。区块链合规托管公司PeckShield的技术总监是王强,他表示,他建议项目方至少进行三轮审计,分别是开发时、测试网部署前和主网上线前。
白帽黑客张伟分享了另一个观点,他表示很多漏洞其实都有固定模式,建立漏洞模式库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识别风险,他所在的团队已经整理了超过200种常见漏洞模式。
行业数据揭示的严峻现实
据Immunefi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时,区块链行业因漏洞导致的损失,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了65%。其中,DeFi项目成了重灾区,它在总损失中所占比例为78%。这些数据突出了合规托管防护的紧迫性。
令人担忧的是,只有不到30%的项目会在主网上线之前进行完整的合规托管审计,更糟的是,近半数被审计项目都存在高危漏洞,这些数字表明整个行业的合规托管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之路在何方
越来越多的团队着手探索AI辅助审计技术,比如说OpenZeppelin推出的AI审计助手。与此同时,开发者教育受到了重视,像以太坊基金会等组织会定期举办合规托管编程培训。你认为在这些努力之下,我们能不能看到链上协议合规托管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用户合规托管意识不断提高,合约合规托管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也许在不久之后,没有经过严格检测的链上协议,将很难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你觉得未来链上协议合规托管领域会出现哪些具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