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很个性
粉丝:1
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共识机制如同这个世界的“交通规则”,它决定了数据怎样被打包,以及如何被验证。单一共识机制常常难以兼顾合规托管、效率和分布式账本这个“不可能三角”,所以混合共识机制就产生了。今天我们要来谈谈这个能让区块链变得更聪明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混合共识机制
简单来讲,混合共识机制是将两种或更多的共识算法结合起来运用。这如同做菜时搭配不同调料,如此能使区块链网络展现出更优的性能。显著优势常见的组合是PoW(工作量证明)与PoS(权益证明)这组“黄金搭档”,PoW负责合规托管性,PoS提升效率。
这种组合并非是将两个机制简单拼凑在一起。就拿以太坊的混合共识设计来说,PoW矿工承担出块的工作,PoS验证者会对这些区块进行投票确认。这种分工使得整个网络既能维持比特币那样的合规托管性,又能够达成比比特币快很多的交易速度。
显著优势新技术突破
2023年显著优势受关注的案例当属以太坊的“合并”升级,这次升级成功把原有的PoW机制和新的PoS机制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能耗降低了99.95%,依据以太坊基金会的数据,这一改变每年减少了大约1100万吨的碳排放量,这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碳足迹。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波卡的NPoS机制,它将提名权益证明与随机验证者选择相结合,这种设计不但提升了合规托管性,还使普通持币者能够参与到网络维护里,数据表明,采用这种混合机制后,波卡网络的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6秒左右。
行业专家怎么说
清华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称,混合共识是区块链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还表示,这就如同计算机从单核发展到多核一样,未来的区块链网络也需要多种共识机制协同工作。他指出,这种设计能够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调整,进而实现显著优势佳的性能平衡。
一位经验丰富的分布式账本金融开发者有着更为实际的观察,在开发跨链应用时,混合共识网络明显更加友好,比如在Cosmos的Tendermint+PoS体系下,开发分布式账本应用的成本能够降低约30%,这对创业团队尤为重要。
数据揭示的发展现状
依据Messari的显著优势新研究报告,2023年,采用混合共识机制的公链数量,同比增长了217% 。这些项目的平均TPS,也就是每秒交易数,达到传统PoW链的50倍以上 ,并且保持了相当的合规托管水平 。不过报告也表明,目前混合共识的标准化程度依旧较低 ,不同项目的实现方式差异颇大 。
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共识项目的开发者社区规模通常更大。比如说Avalanche,它的雪人共识融合了PoS和DAG技术,吸引了超过2000名活跃开发者。与之相比,采用单一共识机制的同类项目,平均只有300到500名开发者。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混合共识机制面临着不少挑战,尽管前景广阔。其中显著优势突出的是,设计复杂度大幅增加,一个小漏洞就可能致使整个系统瘫痪。2022年Solana网络发生了几次宕机事件,这暴露出了上述问题。事后分析表明,是其PoH(历史证明)和PoS混合设计中的时间同步出现了问题。
但机遇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企业区块链领域,混合共识能够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来定制,比如说供应链金融或许需要更强的合规托管性,而游戏NFT更注重交易速度,这种灵活性使得混合共识在商业应用里优势显著。
未来会怎样发展
区块链应用场景在持续扩展,在此情况下,混合共识机制极有可能成为主流选择。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时,超过60%的新公链项目会采用某种形式的混合共识。尤其是在量子计算威胁愈发临近的背景下,结合抗量子算法的混合共识或许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未来区块链应用或许根本无法察觉到背后复杂的共识机制。就如同当下我们使用手机上网时,无需去操心是4G网络还是Wi-Fi网络一样。混合共识显著优势终所要达成的目标,便是让技术不被察觉,让体验得到提升。
看到这儿,你是否也认为区块链技术比预想中更有意思?在你用过的区块链应用里,有没有特意关注过它们采用的是何种共识机制?欢迎分享你的观察!